從小就聽媽媽說,牙齒掉了要扔屋頂,但我一直沒有成功。因為我家在三樓,要扔到六樓屋頂根本不可能阿!!只好改信西方那套,希望有牙齒仙子會來把牙齒拿走然後給我錢(當然也沒這種事)(不懂大人為什麼要想這麼多東西來騙小孩!)原來中國也有這樣的習俗,不過大都市裡應該也沒辦法扔牙齒了吧。
以下為文圖大意版,本書為第一人稱敘述。
蝴蝶頁
書名頁
我睡午覺醒來,發現門牙掉了。
爺爺說:「門牙掉了要趕緊把它扔上屋頂,這樣以後個子就會長得高高的。」
但是爺爺不在家,我出門去找爺爺。爺爺說他今天要去理髮店。
此時的巷子好像一隻懶洋洋的小貓,還在呼呼的睡覺。
人們的說話聲和一些細細碎碎的聲響在巷子裡轉起圈來,巷子醒來了。
爺爺說巷子好像一個好大的家。
劉叔叔的理髮店到了。
劉叔叔說:「小妞妞,你爺爺在老井邊看丁爺爺他們下棋呢!」
爺爺果然就在那裡。爺爺拉著我的手往家走。
汽車像 發亮的甲蟲在巷子裡爬行,巷子裡顯得有些擁擠。
「爺爺,為什麼牆上有這麼多『拆』字呀?真不好看。」
我不知道最近巷子的牆上為什麼多出這個字來。
「哦,妞妞,我們這些巷子很快要被拆掉了,這裡會蓋上大樓,
就像你的牙掉了,很快會長出新牙一樣。」
「爺爺,好像小朋友玩積木,把搭好的拆掉,然後再重新搭起來那樣嗎?」
「嗯,那會是另一種生活。」
我的牙齒在空中畫了一條漂亮的弧線,
輕輕地落在那長著青草的屋頂上了。
「小妞妞,我和你爸爸的門牙都在上面呢,老屋是我們家最慈愛的老人,它看護著每一棵在瓦縫中發芽的小草,也會看護好妞妞的小牙,保佑妞妞長得高高的。」
太陽躲到最矮的房子後面去了,爺爺說每道這個時候,老屋都會回想它經歷過的這一天。
遠處隱約傳來轟隆隆的機器聲,這些長著長長脖子的怪獸,會把我們這些穿著舊衣服的老屋朋友都帶走嗎?明天,那些穿著閃亮衣服的大個子高樓會邁著長腿向我們走過來嗎?
我輕輕地對老屋說:「老屋,請你一定要看護好我的牙齒。」
在作者的後記中寫到,因為接到為表現城市變遷的主題任務,加上女兒當時剛好換牙,所以把兩件事物結合而產生了這個作品。圖畫人物臉部的表情並不細緻,而將重點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人與土地之間的牽絆。一開始由小主角妞妞掉了門牙當作引子,讓她穿梭在巷弄之間,自然的流露人們的日常風景,接著點出拆老房蓋大樓,最後以將門牙丟上了屋頂作結,前後呼應。故事情節並不讓人覺得是為了帶出主題的刻意,也不去批判這樣的變化是好或壞,而是用一個中立的角度來描述事情。這些場景對我來說也頗有共鳴,因為以前小時候住的眷村巷弄跟這個滿像的,還有蝴蝶頁的門牌,以前住的地方就是大紅門配上藍門牌阿!不過沒有在屋子間曬衣服就是。
現在有一些繪本為了介紹某些主題,往往很刻意的塑造角色或是情節牽強附會,看了覺得很阿雜。更討厭的是在書中加入強烈的作者主觀意識,我個人認為除了反戰之外,很多議題都值得從多方面思考,尤其是給兒童的書,應該做的是引起他們對這個議題的注意,提供素材或情境等討論的空間。
最後講到共鳴的題材,通常是某一時代或某地區人的生活回憶,比如說小時候常吃的零食,小時候在街口看的露天電影,或是現代都市裡通勤時間擁擠的機車潮,有多數人的共同生活經驗,比較容易引起讀者共鳴。雖然前面那幾句是廢話,不過現在不少創作者會以自己的經驗為題材,這種除非文本寫得好寫得感人,要不然看起來真的沒什麼FU阿~(題材有趣或有共鳴可以補足圖的不足,如果沒共鳴圖又沒有特好的話就.....)我自己是非常喜歡這本書的文字,畢竟現在台灣市面上多以翻譯作品為主,即便是譯者功力多好,跟看中文創作還是有差。最後幾頁的文字我全都打上來了,平平淡淡的句子卻很有感染力,扣除簡單的幼兒繪本,算是近期中文創作敘事能力中我看過很好的。(當然,我中文原創繪本看的不多是真的)
關於世界各地掉牙該怎麼辦的習俗,要扔屋頂的國家也不少囉!
台灣類似主題的作品
洲美心再見小樹林
其實第一個聯想到的是韓文繪本
我喜歡他圖中描述的情境,我懷念的老爹,就曾做過露天躺在涼椅上,竹子做的那種,超級懷念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