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瑜婷/臺北報導
在兒童心中,臺灣最高的一○一大樓是一隻「大腕龍」,它喜歡吃雲、摘星光做料理,還會為迷路兒童指引回家的路;當夜深主人熟睡時,身體器官爭論誰最重要,公認最沒用的「肚臍」負氣出走,卻在奇遇中發現存在價值。第九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得獎名單昨天揭曉,得獎作品中,有的從當代建築地標發揮想像,有的顛覆傳統題材找出新意,展現童話創作的多元和趣味。
參選作品達一百九十件
榮獲第一名的是陳夢敏〈浣熊街一百一十號〉,第二名陳昇群〈腕龍一○一〉,第三名顏志豪〈亮片魚〉。佳作三名分別是宋曉燕〈木頭人〉,李定偉〈滿滿豬〉,李瓊瑤〈肚臍歷險記〉。
今年參選件數多達一百九十件,投稿比去年踴躍。決選邀請鄭清文、林文寶、桂文亞、洪淑苓及林世仁擔任評審委員。評審總召桂文亞表示,本屆作品整體水準提升,題材更豐富,涵蓋古典和現代,主角也多元,連一○一大樓都成為主角,也有去年沒有的知識童話、關懷老人主題,可看出未來童話創作潛力。
首獎〈浣熊街一百一十號〉描述黑白色調的浣熊街,居民因獨特的街道而自豪,甚至禁止使用彩色,直到浣熊阿喜請紅狐狸吹出七彩泡泡,才引發大家對於繽紛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趣味對白和瑰麗視覺意象,獲評委一致肯定。結局中,浣熊阿喜年老時,竟懷念童年黑白浣熊街的美好。評委林世仁表示,作者肯定改變,卻不否定傳統,跳脫單一視角寫作,也提供讀者再思考的空間。
第二名〈腕龍一○一〉將一○一大樓擬人化,幫孩子找尋失散的媽媽。林世仁認為,內容取材自臺灣經驗,具時代感。尤其文字意象優美,且富視覺引導技巧。
第三名〈亮片魚〉從阿公抽屜的回憶,帶出祖孫的情感連繫。林世仁說,這是本屆筆法最具實驗性、最大膽的一篇,孫子對於失智阿公感到陌生和恐懼,文字魔幻、寫實,打破傳統童話的甜美敘述。
創作主題、思想都創新
評審委員洪淑苓的整體觀察發現,本屆參選作品有兩大現象,令人欣喜。一項是創作者努力將傳統鄉土寫入作品,而且表現不俗;另一項是很多創作者嘗試將現實社會現象融入作品,主題和思想都很創新。她也建議,創作童話要淬鍊屬於童話的語言,文字應淺白簡潔、不流俗。另外,創作文字須多琢磨的建議﹐也是多位評委的一致共識。
第九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預訂十二月十八日舉行頒獎典禮。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69562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