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貝雷的新衣
Pelles nya klader
作者:艾莎.貝斯寇
出版社:天下雜誌
Pelles nya klader
作者:艾莎.貝斯寇
出版社:天下雜誌
小男孩貝雷長大了,他最心愛的小羊也長大了,小羊的毛變長了,貝雷的衣服卻變短了……於是小男孩決定用小羊的毛,為自己做件新衣,但他一個人做得到嗎?該怎麼做呢?
本書為瑞典國寶級女作家艾莎.貝斯寇烏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書齡幾乎橫跨一個世紀,仍深受世界各國讀者們的喜愛。在令人眩目的紛擾世界中,這個清新樸實的故事,帶領孩子去體會一種簡單的快樂。
當今社會的孩子多習於衣食無虞的生活,常常忘了要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鼓勵大量消費、快速汰舊換新的時代,生活中的事物往往被簡化為可被輕易取代的消費財,卻忽略「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貝雷的新衣》或許可以帶領我們一起尋找事物真正的價值。
這個帶著寓言色彩的故事是這麼開始的:從前有個小男孩,叫做貝雷,他養了一隻小綿羊,那是他的寶貝。後來小綿羊長大了,貝雷也長大了,小羊的毛變長了,小男孩的外套卻變短了。有一天貝雷把小羊的毛都剪下來,他想拿這些為自己做件新衣裳。接著貝雷一一去找能幫助他的大人,請求他們幫忙,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他也付出相當的勞力,以自己所能去回饋對方,最後在大家的協助下,貝雷終於完成心願,他穿著新衣回到小羊身邊,誠心的和小羊道謝。
當貝雷長大了,衣服太小時,沒有任何大人角色跳出來,告訴他該怎麼做,這個小男孩完全是自發性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決所遇到的困難,他知道要做一件衣服並不容易,有了毛料,還得有人幫忙理毛、紡線、染色、織布、裁製成衣,雖然困難,他還是決心去做。除此之外,貝雷展現出獨立自主的一面,他並非以耍賴或苦苦哀求的方式完成心願,而是以平等自重的方式,尋求對方的協助,雖然我們從畫面和談話中,會隱約發現這些大人們事實上對這個孩子抱持著關愛的態度,而這或許是他們出手相助的主因,不過這個小男孩的自重自信,卻讓人不禁打從內心喜歡,而貝雷這件樸實的新衣,匯集了這麼多人的關愛和他自己的努力,這樣是不是比任何一件漂亮衣裳,更具意義呢?
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的名字叫貝雷。貝雷養了一隻
小綿羊,他自己照顧這隻小綿羊,而且,
把小綿羊當成自己的寶貝。
小綿羊長大了,貝雷也長大了。小綿羊的毛變長了,
可是,貝雷的外套卻變短了。
有一天,貝雷用剪刀把小綿羊身上的毛全都剪了下來。
可是,貝雷的外套卻變短了。
有一天,貝雷用剪刀把小綿羊身上的毛全都剪了下來。
(中略)
於是,貝雷幫奶奶拔草,奶奶幫貝雷把羊毛梳理好。
貝雷獨自將羊毛染成藍色。
於是,貝雷幫忙把裁縫師家的乾草弄成堆,又幫忙餵豬。
並且把乾木材搬到屋子裡。就在那個禮拜六的傍晚,裁縫師把衣服做好了。
禮拜天早晨,貝雷穿上了新衣,來到小綿羊的面前。
「小綿羊,謝謝你給我這件新衣服。」
「咩-咩-咩」小綿羊的叫聲,聽起來就像是在笑呢!
「阿利的紅斗篷」。前者也是因為安娜長大了,所以必須換一件新的大衣,背景則是發生在世界大戰剛結束時,在大家都沒有錢的狀態下,媽媽和安娜是用以物易物(服務)的方式來完成這一件大衣,而這件大衣費時一年才完成。
「阿利的紅斗篷」中的阿利是個牧羊人,所以跟貝雷一樣,自己剪了羊毛、梳理、紡線、染色、織布,到最後剪裁縫製都是阿利自己一手包辦,整個過程也是費時一年。
在「貝雷的新衣」裡,貝雷則是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他人的服務,除了他自己沒辦法完成的部份,剩下的像是剪羊毛和染色則是由他自己來動手。在這麼一個簡單平淡的故事裡,我們不僅看見了一件衣服的製作過程,也看到其中大家對它付出的心力。本書的圖文配置為傳統的一頁圖、一頁文,畫面的呈現很像單張的插圖海報,應該是由水彩及鉛筆繪成,色彩清淡,右下角還有繪者的簽名。人物造型古典,我覺得還挺有小兔彼德的感覺。這本書沒有刺激的高潮起伏,但是看完後會有一種淡淡的幸福。
其他關於衣服的書(點連結可購買)
紫外套/台灣麥克喬瑟夫有件舊外套/台灣麥克
我的衣裳/遠流
給我一件新衣服/格林
壺家的新衣服/和英
------------------------------------------------
艾莎.貝斯寇烏(Elsa Beskow)(專文介紹)
1874年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為自20世紀初以來,瑞典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繪本作家。1953年逝世,至今雖已逾半個世紀,但其作品在瑞典兒童文學界依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瑞典的書店,艾莎.貝斯寇烏的作品可說是架上必列之書,雖然時代久遠,但她所留下來的33本繪本,依然深獲瑞典大人、小孩的喜愛。甚至,她的作品亦廣受世界各國的肯定,至今被譯成外文的有:德文、西班牙文、英文、日文、芬蘭文、愛爾蘭文、阿拉伯文…等。1910年出版的《貝雷的新衣》,則於2006年首度與中文讀者見面。
艾莎.貝斯寇烏常以獨特的素樸筆觸,描繪北歐的自然及瑞典小孩的生活。《貝雷的新衣》一書即以生活者的觀點,娓娓道出小孩如何在生活經驗中了解到衣服的製作過程及「勞動」的意義。透過此書,我們看到作者在替小孩創作繪本時的嚴肅態度和溫柔眼神,也因此,我們不僅看到時代、社會背景異於今的孩童生活,也為其永不褪色的精神著迷。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