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 我在礦山的童年--石川惠理子

by 12/21/2023 0 comments

 




「回到座位上坐好。」
老師的聲音幾乎和從礦坑傳來的警報聲重疊在一塊兒。
教室裡鴉雀無聲。
松尾先生將一張紙交到老師的手上,並且用很小的聲音在跟老師說話。
「現在叫到名字的人,請收拾好東西,趕快到走廊排隊。」



這是2016年出版的繪本,入選2016年好書大家讀及2017Openbook 最佳童書,同作者的另一本《白鴨》也是很特殊的議題,讓人印象深刻。我覺得出版社走得很前面,這樣的議題跟畫風當時的讀者接受度不是很高(即便是現在應該還是一樣)

在這個時機點介紹這本書自然是因選舉而使礦工議題受到矚目,但也希望藉此機會讓大家知道繪本不一定是文字簡單幼稚或無厘頭,也是能具備高度文學性的。

以下以我自己的文字重新詮釋介紹這個故事,非原文節錄。該書以一個住在礦坑的小女孩惠理為主角,全書以第一人稱書寫。


惠理出生在一個礦坑小鎮,爸爸就是礦坑職員。
每次要搬運煤礦回家時,爺爺、姐姐、她和弟弟都要一起出動幫忙。
她們全家還會一起做小煤餅,把煤粉放進水桶中再倒入水,
然後像做牡丹餅一樣揉成橢圓的形狀,再拿去太陽底下曬乾。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載滿煤炭的火車夾帶著一股風,從我們身旁經過。
在平交道的旁邊,簡陋的宿舍一間接連一間,礦工都住在那邊

 鐵路的兩側是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煤矸山。


煤矸山裡面還混了一些煤渣。
買不起煤炭的家庭就會去偷撿煤渣,
但如果被巡邏的警衛看到就會將他們趕走。
撿拾煤渣的人有大人也有小孩,還有些是學校的同學。
如果在放學的路上,看到認識的同學在撿煤渣,
她不會出聲叫喚,只會快跑離開。

升上三年級之後,桂子坐在惠理的旁邊。
在這之前,她們都沒有一起玩過。
惠理發現之前放學回家路上,好像看過桂子撿拾煤渣的身影。

桂子跟惠理借了粉紅色的圖形尺。
一來一往之間,桂子成為她升上三年級之後第一個交到的朋友。

桂子帶惠理四處探險,帶她爬煤矸山,從最高的地方往下看視野很好。
但是煤渣、小石頭好滑,一不小心就會跌跤。
桂子不時的回頭看看惠理,又會身手矯健的快步向上。

那又高又大的煤矸山有時會坍方,曾經把礦工宿舍壓垮過,
有時,它還會自燃起火、冒煙,甚至燒了起來。 

桂子還邀惠理一起跨越洶湧湍急的泥川。
這個回頭的構圖我好喜歡。


桂子邀請惠理到她家玩。
進到桂子家裡,桂子示意惠理不要講話,
因為桂子的爸爸剛從礦坑下工,非常疲憊,正發出好大的鼾聲。

有一天上算數課時,惠理又把粉紅圖形尺借給桂子。
突然傳來轟隆轟隆轟隆,震耳欲聾的聲音。
大家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都衝到窗邊,
只見空中有數也數不清的直昇機在飛,全部朝著礦坑的方向飛去。

「回到座位上坐好。」
老師的聲音幾乎和從礦坑傳來的警報聲重疊在一塊兒。
教室裡鴉雀無聲。我看了桂子一眼。桂子也正無言的看著我。

教職員辦公室負責行政的松尾先生一臉鐵青的啪躂啪躂重步跑來。
松尾先生將一張紙交到老師的手上,並且用很小的聲音在跟老師說話。
「現在叫到名字的人,請收拾好東西,趕快到走廊排隊。」
被叫到名字的桂子,趕緊收拾好書包,往校門口方向跑去。
惠理看著桂子跟著大家奔跑的身影,
她的書包沒有蓋緊,書包蓋隨著她的步伐不斷的晃動。


新聞不斷的報導礦坑所發生的事故。
晚上大家都悶不吭聲的盯著電視機的螢幕,一邊吃飯。
桂子已經好幾天沒來學校了,我旁邊的座位始終沒有人坐。
放學後我沒有直接回家,而是跑向桂子的家。
我站在橋上,看不到半個小孩在河邊玩。
「桂子,桂子!」不管我怎麼喊,都沒有人回答,四下一片死寂。



 又到了穿短袖的季節,惠理依舊每天上學,
明天,就要放暑假了。
她回到家後,收到一個信封,
是桂子的信,還有當初來不及還她粉紅色圖形尺。


最後版權頁上的後記。



以兒童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關於兩個小女孩友情的故事。作者刻畫了兩個個性不同的女孩如何藉由一把粉紅圖形尺變成好友,在百般聊賴灰噗噗的礦坑小鎮中,孩子們還是擁有自己的祕密基地,有她們獨特找樂子的方式。在隱晦的文字裡,似乎可以看出即便是在礦業,職員的家境跟礦工還是有相當大的落差,桂子得去煤矸山撿煤渣,一家住在簡陋的礦工工寮,最後還因為事故失去了父親,離開了這個礦坑小鎮,只留下那個粉紅圖形尺做為她們友情的見證。

根據2014年的報導,為了謹記慘痛的教訓,不使同樣的悲劇上演,至今仍會有倖存者到小學講述災難發生經過,學童清掃慰靈碑的活動已經持續了20年以上。


法國作家左拉的《萌芽》是第一部描寫礦工的社會史小說。「黑的」是《萌芽》最常用的形容詞,整部小說描述著「礦區內外一片黑色的煤炭和煤灰」,「礦工全身烏黑」,「吐出的痰是黑的,死時流出的血也是黑的。」(以上轉載自wiki) 開頭提到臺灣讀者可能還是不太難接受這種畫風,我指的是這種幾乎全黑白的色調。作者說她不認為繪本一定要用彩色,因此她大多數的作品都是跟這本一樣的黑白調,並不是因為礦工的故事因而使用黑白,但也非常適合這個礦坑小鎮的背景。整本書中只有那把粉紅圖形尺,不只用文字描述是粉紅色的,圖像也是本書中唯一帶有彩色的物件,象徵了這把尺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看到這個故事,我想很多人會跟我一樣聯想到吳念真說他小時候的回憶。他說他小時候上學時,很怕聽到學校的事務所那邊敲那個鐘,鏘 鏘 鏘 鏘 鏘 鏘!然後里長就會廣播:「八號坑出事,大家來幫忙。」過不久之後會有一個穿黑衣的歐巴桑走過來,叫某人回家接阿爸。就算沒有葬身在礦坑裡,也會因為塵肺症而苦,似乎這就是礦工的宿命。

 


另外一本《我的海盜父親》也是如此。小男孩一直相信爸爸是個海盜,爸爸每年只回家一次,在夏季裡的兩個星期。他身上有海的味道。因為,他的父親是海盜。了不起的海盜。他每次回家都跟小男孩講海上的冒險,還有船上其他海盜同伴的故事。有一天,他和媽媽收到通知,要去看爸爸。



小男孩以為他們會乘船旅行,但他們搭了火車。
小男孩一直往窗外望去,以為會看到海,但也沒有。
他相信他一覺醒來會看見海。

終於,我們下了火車。還是沒有看見海。
到了一個叫做比利時的地方。


一個女士把他們帶到一個有兩張床的小房間,
並告訴他們:這裡是你父親工作的地方,他們的礦坑崩塌了。

我很清楚的記得那一天,我以為父親死了,卻發現他還活著。
也因為就在那一天,我知道我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
我有了一個不同的父親。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愛他。


購買連結:我的海盜父親 


回到臺灣,礦業已經沒落了幾十年,只留下礦坑的遺跡,破敗的房舍,以及那些權益未受到重視的礦工後代。我想到了我小時候爺爺奶奶住的眷村,也是又破又小,一個養雞的小空地看起來還像是臨時用木板圍出來的。我不懂為什麼會有房子客廳在前面,然後到後面的房間要先出門經過一個窄巷,也很難想像爸爸他們在這樣破碎狹小的空間長大。後來國防部把這片眷村拆掉了,蓋成漂亮的電梯社區,感謝政府給爺爺奶奶一個很漂亮很舒適的房子,也希望政府能夠比照辦理,給人民一個安心合法居住的環境。


另外一本臺灣的作品《黑白村莊》,雖然非以礦村生活為主題,但其中生動描繪了不少礦村的情景。本已絕版,於2020年又重新再版上市。



購買連結:黑白村莊








熱愛童趣但不失深邃的文字與圖畫,偶爾客串中文與外文的中間人,生命大都在童書裡漫步。夢想當一位童書圖書館館長,目前正在夢想的路上。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