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第一次看到書名,先聯想到的是「這不是肯德雞」(逃)。
本書為2013年凱迪克大獎得主,全黑的背景,只有一隻戴著帽子的小魚,但是標題卻開門見山寫著「這不是我的帽子」,勾起了讀者殺死貓的好奇心。
翻開蝴蝶頁是一片茂密的水草林。
接著,戴著小帽子的小魚出現了。眼神還往後望著,不知道在看什麼。
文字一開頭就說:「這不是我的帽子,我剛剛偷來的。」

謎樣但卻具有故事發展決定性的角色。
大魚鑽入水草林。
最後一頁又是故事一開始那片水草林。
因為是個懸疑故事,所以我不想交代太多劇情,而且這是個開放式結局。但是大人來看這個故事大概都會對結局只會有一種想法,然後「一定」會有大人開始藉由這本繪本告訴小孩,不可以偷東西,否則...當然,這也是其中一種看法。
除了這個,我們還可以看看別的。本書為第一人稱,並且直接跟讀者對話,這是在繪本裡較少見的敘述手法。加上畫面單一,除了幾隻角色之外,背景多為全黑,讓人可以把視線集中在角色身上,讓彼此之間互相對話的感覺更加強烈。而又因為是第一人稱敘述,完全是主角跟讀者的對話及他「自己」的想法,但畫面描述的事實可能會跟主角的說詞或想法不同,產生一種文圖不一致的衝突趣味。
突然想到之前要跟外國朋友用雙方皆非母語的日文介紹「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講半天我猜對方大概只聽到是一個貓一直死掉的故事


----
大人如我看完的一個心得:要小心身邊像螃蟹(應該是螃蟹吧)那種人阿!!!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