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 更多的原住民繪本

by 10/22/2010 2 comments








    之前寫過一篇「火金姑民間故事原住民繪本系列--遠流」關於原住民的繪本,隨著最近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出繪本作品,原住民的繪本也越來越多,但依舊跟以前一樣:「很難取得」。除非是相關的主管機關,否則也很難收集完整的相關作品。因此這邊我只能就我收集到的部分資料跟大家做介紹囉!





   

最前面的兩張照片是台南蕭壠兒童圖書館裡的裝飾,就是從這兩本裡面出來的啦!兩本都是由青林出版,左邊是「西拉雅的飛鳥」,右邊是由林滿秋與張又然聯手打造的「少年西拉雅」。這兩本都是以台南縣平埔族的「西拉雅族」少年為主題。不得不說台南在製作「南瀛之美」系列圖畫書真的下了很多功夫,品質也是最穩定的。跟其他縣市文化局出版品相較之下,算是非常容易取得,一般書店就買的到。


「西拉雅的飛鳥」主人翁程天與以擅跑著名,連遠在北京的乾隆皇帝都想親眼見識,於是程天與便動身前往北京,與駿馬比賽,最後跑贏駿馬,乾隆特賜飛番拜謁3次。他死後,子孫便把這項光榮「面君三次」的字樣刻在墓碑上。


而「少年西拉雅」的故事背景則在三百年前荷蘭人佔領台灣的時代。10/14號那天我去台大聽了張又然的演講,瞭解了一些他的創作歷程,以及在構圖上的一些小巧思。像是發現戴格的那個畫面中為了呈現河谷的生態,因此畫了瀑布、蕨類、苔蘚、茄苳等,讓畫面充滿潮濕感。荷蘭小孩戴格身旁從背包中散落出來的東西有弓箭、麵包、指南針等(事後有一位外國人問說麵包不是法國的東西嗎?但..我想荷蘭應該也有吧?)暗示戴格其實是準備出來進行一場冒險之旅。


在加濃和伊蕊娜拿食物給戴格的場景中,出現了由荷蘭幣串成的項鍊(象徵資本主義),螺:裝酒,雞蛋花:荷蘭人從南島引進,葫蘆:象徵財富,還有菠羅蜜、檳榔跟台灣毛柿(黑檀)等當時常見的食物。而右邊古地圖的裝飾則是代表了那個時代歐洲的思維。每個畫面的細節都經過用心地安排,因此這個繪本也花了張又然三年的時間。以下為內容簡介。



大約在兩三百年前,臺灣臺南地區還是一片未開發的山林,景色優美。當風兒吹起,草原上便露出點點梅花。那兒是梅花鹿的天堂,也是西拉雅族人的故鄉。 
 西拉雅族少年加儂和好朋友伊蕊娜,救起了一個跌落山谷的荷蘭少年--戴格。在養傷的過程中,加農和戴格被彼此的截然不同的文化深深吸引,錢幣是加農所沒見過的,而戴格也覺得「阿立」祭典和吹口璜琴示愛很特別,他們更因為同樣喜愛梅花鹿而成為好朋友。

  西拉雅族人長久以來有個規矩,不獵殺母鹿和小鹿,但荷蘭人來了以後,這情形卻改變了。加農、伊蕊娜和戴格決心保護梅花鹿,但在一場以殘酷手法獵鹿的大規模行動中,加農卻看到了戴格參與狩獵的身影,難道他忘記了當初的約定嗎?

  這是一個關於西拉雅族、友情和動物保育的感人故事,透過精緻豐富的畫面,彷彿讓人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那一個人和大自然共存的時代。


演講照片: 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7661&id=138971119479270


b0109.gif



  


「希‧瑪德嫩」、「小孩與螃蟹」等為由台東縣政府文化暨觀光處出版的達悟族繪本。這個系列後面都附有CD及達悟族語翻譯,還有教學手冊。這兩本都是由曹俊彥老師所繪製而成。

1286907702.jpg   

「嘎格令」是這系列的第三本,是達悟族語「山羊」的意思。由老爺爺腳上深深的疤痕帶出了族人們獵捕山羊的故事,同時,書中也描述了達悟族人拼板船的下水典禮。有幾幅畫面相當有震撼力,但也有幾幅感覺受到了限制,未能淋漓盡致地發揮。

第四本






   本書由東華書局出版,作者為劉伯樂。達悟族人的主食是地瓜/芋頭、飛魚和各式的海鮮魚貝類。我看另一本達悟族傳說裡提到,第一次達悟族人將飛魚與其他海鮮貝類混煮,造成族人生病,也讓飛魚們生病。於是飛魚的頭頭便托夢給達悟族人的頭頭,告訴他補食飛魚的各種方法、時節及禁忌。

紅頭山下住著一群快樂的人,他們耕種、編織、養豬、造船、建屋、唱歌、跳舞,他們快樂的準備一整年來捕捉飛魚……插畫家劉伯樂實地來到蘭嶼,與達悟一起生活、紀錄、創作出這一本充滿詩意的繪本,訴說自由快樂的達悟生活。原來曬在架上的飛魚乾也是快樂的,因為牠們會變成達悟。
小島上的貓頭鷹

本書的主角為貓頭鷹,但背景的小島就是蘭嶼,從插畫中也可看到達悟族人的生活風景。


b0109.gif

421_book 634165184148410000    



    上面的「太陽底下的排灣王國」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出版,雖然有兩個封面,但其實內容是一樣的,也附有CD。

        本書是台灣博物館「太陽之子—當神話傳統遇上排灣族」的特展出版品,以兒童讀者為主要對象搭配繪本圖文,介紹排灣族的文化特色。書中收錄了十一篇排灣族神話,每篇都附有一欄「Vuvu的寶藏箱」,「Vuvu」是排灣語的「爺爺奶奶」,在故事述說中呈現排灣族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認知、敬畏與對應智慧。
插畫家是詹于儀,她以版畫風格的插畫,表現樸拙又充滿生命力的原住民生活,極富想像力及美感。
運用原住民的神話故事,發展成精美的童書,不但具有推廣原住民文化的功能,更能藉由台灣原住民神話的整理與推廣,傳播發源自本土的神話世界觀。

http://goodbooks.nat.gov.tw/awardwork/99/14.htm




故事地圖 

本書由遠流出版,台灣真少年系列。
排灣族作家阿烏記得,小小年紀的她動不動就要「離家出走」,而且也真的出走了,只是那條綠色道路,從來走不完,因為沿途除了美麗的風景,還有許許多多動人的傳說,充滿每一個轉角、每一處溪壑。那些外婆那一代用來記憶的故事,讓少年阿烏走走停停,甚至在路旁睡著了。最後,阿烏還是回家,外婆說,那是因為祖靈的護衛,讓不懂事的小孩兒邊走邊玩,離不開祂的視線,走再遠,終究還是回來了……。一樁來自排灣族的童年往事。

百步蛇的新娘

信誼出版的亞洲民間故事系列。這個故事有點類似「蛇郎君」,畫中充滿了排灣族特有的圖騰,玫瑰花則換成了百合花。

 從前,在一個排灣族的部落裡,住著一個父親,他與兩個女兒相依為命。有一天,父親上山打獵,發現了一個山谷,開滿美麗的百合花,他摘了花準備回家送給女兒,就在他打算回家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隻巨大的百步蛇王。蛇王要父親將一個女兒送給他,否則就要吃掉他,老父親該怎麼辦呢。


《百步蛇的新娘》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傳統故事,內容透過個性不同的兩個女兒,敘述著善良的妹妹終有好的結果,而自私的姊姊最後則得到了悲慘的下場。這種善惡報應雖然是民間故事經常講述的情節,但在這篇故事中我們卻看到排灣族用他們的文化作了不同的詮釋,以神聖的百步蛇王、尊貴的百合花等排灣重要的圖騰來講述這個故事,搭配由台東大學美教系系主任與其學生王淇共同創作,寫實、細膩、充滿民族色彩的圖畫,讓我們更能感受到排灣族獨特的風格,與文化的內涵有更深刻而全面的認識,是非常難得一見描寫台灣原住民的精采圖畫書。

 b0109.gif




一枚硬幣上的人像,一個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一九三○年的台灣,塞德克頭目莫那‧魯道為了族人生存的尊嚴,與殘暴的日本統治者頑強抵抗。雖然寡不敵眾,犧牲許多人的性命,莫那‧魯道最後也飲恨自殺,但這英勇的故事也漸漸流傳下來,讓大家都知道種族多元的台灣有過這樣令人震憾的史蹟。 


《莫那魯道》是描述在霧社事件中,領導原住民反抗日本統治、最後壯烈犧牲的英雄。作者由有莫那魯道肖像的二十元硬幣說起。將歷史的時間距離拉近,讓讀者自然的進入事件的情節中,相當巧妙。畫家邱若龍常年進出原住民部落,對事件始末與原住民的生活形態都有深入瞭解,並曾創作〈霧社事件〉長篇漫畫。這一次他以粗獷的毛筆畫加上水彩,並帶些漫畫的誇張,表現這個故事。

賽德克巴萊電影官方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seediq1930



p122312990098.jpg 

我還記得那時候二十元硬幣剛出來的時候,我問身邊的好幾個人竟然沒有人知道誰是莫那魯道。
b0109.gif





 3b  

8b  



9b  

http://eos.hscu.hc.edu.tw/~x93d0058/frontpage/report/0212/0212.htm

春神跳舞的森林,由格林出版。繪者張又然也以本書獲得了波隆納插畫獎。據說因此書聲名大噪,從此便有許多出版社找他繪製原住民的繪本。
b0109.gif



14dca9b847e001.jpg  

泰雅族的故事,由台英出版,精湛之友系列。以下為內容簡介:
<小莫那上山>是以蘇花公路旁的泰雅族部落為背景,敘述十歲小男孩莫那第一次隻身帶著弟弟一起上山找爺爺的情景。上山的路,是莫那自小和爸爸一起走過的,一路上該在哪兒轉彎、在哪兒休息,想必也是莫那從小牢記在心的,只是這次莫那必須全程自己來,父親的信任和囑託是小莫那成長為真正男孩的關鍵,小莫那能完成任務嗎?
  從跑上山路開始,小莫那的童心一再地被挑起---看炊煙、打露水、尋找動物腳印…,可是莫那沒有忘記媽媽的叮嚀,「帶著弟弟更要小心」。尤其當他倆迷失在樹林裡時,鎮靜的小莫那發揮做哥哥的穩重和成熟,順利帶著弟弟走出迷宮般的樹林,完成他成人禮的第一步。








    賴馬畫的泰雅族射日傳說。以前天上有兩個太陽,一個金的,一個銀的,他們輪流出現,讓族人們苦不堪言。於是他們推出勇士巴萬去射日。於是巴萬就帶著他的兒子及孫子前往完成這個艱困的任務。
http://www.012book.com.tw/hot/taiwan/book01.html




 edm_17



    泰雅族的「彩虹紋面」,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故事背景在日治時代,描述了小主角在面臨新時代的教育以及傳統文化中內心的掙扎。以下為內容簡介:


「蕃童教育所」舉行「修學旅行」,準備到台北參觀日本人為慶祝統治台灣四十年舉辦的「始政四十年博覽會」。大家發現莎韻又缺席,私下紛紛猜測,莎韻去「紋面」了。其實,他們都知道,按照族裡的傳統,同年紀的少男少女當務之急,是學會打獵、學會織布,然後就是「紋面」以示長大,將來才可以通過「彩虹橋」,和祖靈們相見。但是,父親是老師也是巡查的比穗依可有不同看法。她認為接受教育會讓人進步,打獵、紋面都是不被允許的,會遭到歧視。當她知道好友莎韻去紋面,感到無比震驚。

終於,比穗依和紋面回來的莎韻面面相對……。比穗依覺得莎韻很美麗,已經代表了不能紋面的泰雅女孩在臉上刺了泰雅族的彩虹記號。有一天,莎韻順利走過彩虹橋以後,一定會在橋那邊守候所有不能順利過橋的女孩,包括比穗依。莎韻會揮手、唱歌,想盡辦法指點她們找到路的。

b0109.gif

 姨公公

卑南族的故事,遠流出版社台灣真少年系列。
 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的卑南族,傳統裡,「會所」是英雄的培訓班,少年們在會所習得的不只是防禦或攻擊的戰鬥技巧,而是從種種嚴苛的考驗中,培養出過人的膽識與豪邁的氣概,同時產生對部落的向心力與絕佳的團結精神。但是,烙在作家孫大川少年心上的英雄印記,卻是自己姨公公的身影與話語。即使英雄的時代早已過去,卑南族姨公公的氣概還會永久永久的傳下去……。一樁來自卑南族的童年往事。



b0109.gif

    下面這本葫蘆花與陶鍋,是臺東縣鹿野鄉瑞源國小校長的創作,但是因為我沒看過書,所以在網路上找到這個傳說的相關內容。

葫蘆花與陶鍋.jpg



傳說在古早,古早的時候地球的表面只有雲氣和水,慢慢地雲氣濃得化不開,漸漸的地凝固了,又慢慢地長出一些植物,又漸漸的生出一些動物來,但人類還沒有誕生~~~四處野草搖曳,放眼所見,花朵到處爭奇鬥豔,當陽光照亮大地,一切都是那麼地美麗安詳。

有一天,天空出現一朵黃金色的葫蘆花,慢慢地飄落在廣闊的原野上,葫蘆花瓣裡 爬出一隻小瓢蟲,只見瓢蟲慢慢變成一個小男孩,森林、野草和美麗的花朵 驚訝地叫起來:『Bunun!』『Bunun!』~飛禽鳥獸也到處奔走相告:『Bunun!Bunun!』

男孩(Bunun)在山野裡到處奔馳,與昆蟲野獸做朋友,累了就在野草上躺下,餓了就採擷野果來充飢。

當太陽下山了,大地沉入黑夜裡,動物們都休息了,男孩數著天上的星星,看著星星閃著亮光,好像對著男孩眨眼睛,日子一天又一天過去,男孩心中漸漸感到無聊。『我好寂寞呀~~~有沒有人陪我玩呀~~~』,為了打發時間,男孩摘下樹葉和果實編成花冠,天剛亮,男孩頭上帶著花冠,爬到高高的山頂,他決定去和太陽說話………

男孩把雙手高高舉起來,對太陽說:『感謝您送我到玉山來,大地這麼美麗,鳥獸的歌聲也很好聽,但只有我一個Bunun,太寂寞啦~~~請您賜給我一個玩伴好嗎?』

『碰!』突然之間,天上一只陶鍋重重掉在地上,接著聽到來自太陽宏亮的聲音:『把鍋燒熱吧~!上面放著食物,你會得到想要的~~~』帶著重重的陶鍋,每天四處揀拾乾柴,努力地把陶鍋燒得熱熱的,到了夜晚,燒烘烘的陶鍋把山林曠野照得非常美麗,天氣漸漸冷了,熱熱的陶鍋也為男孩趨逐寒氣……採回來的野菜根莖放在鍋上,變得更加美味,男孩更加努力揀拾木柴,繼續把陶鍋燒得熱熱的~~~

有一天 男孩正高興地吃著鍋裡拿出來的熱食,『啪啦』一聲!陶鍋裂開了!再仔細看,陶鍋裡走出一個和男孩一樣眼睛大大、四肢站立、會走會動,唯一不同的是這個人有好長好長的頭髮,是個美麗的女孩………

『啊~妳是誰?』『我就是你的玩伴啊!太陽送我下來陪伴你,我們一起在這美麗的山林開墾吧!!』

森林草木 蟲魚鳥獸都歡喜地慶賀,大夥兒高興地叫著『Bunun,Bunun~~~』男孩和女孩後來生了很多很多小孩,他們的後代就叫做『Bunun……』

今天他們也自稱布農族……………………
註:Bunun布農語意為『人』的意思
Alice再改寫2009/03/09
http://tw.myblog.yahoo.com/satuanlin/article?mid=23853&prev=25954&l=f&fid=104

b0109.gif

1286888731.jpg

由國立東華大學出版的「東台灣生態文化繪本─火光中的撒奇萊雅」。
映入眼簾,一篇篇由纖細中帶著剛強筆觸所勾勒的撒奇萊雅人血淚,正翩然地娓娓道來。輕柔的畫面,滿盈人性中最柔軟的那一個部分,儘管面對熊熊火光的燃燒,仍然勇敢的仰著頭,那是守護家園的堅持,與噶瑪蘭族堅定的情誼。我在深刻卻又溫柔的筆觸與用色裡,不但再次浸淫於原住民文化中,擁抱好山好水的淨土,更在一筆一畫中,感受作者緩緩訴說後山的真誠心意。

「 九族」,一直是我對台灣原住民的概括認識與印象,面對陸續通過正名的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卻一無所知。上一本書《魔法女祭祀的秘密》,介紹噶瑪蘭族文化,此繪本則以撒奇萊雅族為主角,透過一段與漢人的衝突戰爭,凸顯撒奇萊雅人的生存韌性,並感念、讚揚大頭目孤木.巴力克「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在服飾意義中,有別於噶瑪蘭族以黑白色系為主,撒奇萊雅族崇尚土金色、暗紅色,分別象徵土地生育祖先與提醒族人勿忘先人留過的血。

撒奇萊雅族(Sakizaya)世居於花蓮奇萊平原,人口約一萬多人。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將其列為阿美族的一支,經過17年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07年成為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筆鋒至此,腦海中忽然湧進故事中阿力眺望遠方,那張在火光輝煌的照映下,被燻染後更加成熟的臉龐。如果國族之情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那麼血濃與水的家族情感,要如何割捨與放下?我想我懂阿立那個柔情卻又堅定眼神,縱使隱忍著那句未說出口的「我以身為撒奇萊雅為榮」。

在早期歷史近乎一面倒地訴說原住民的兇狠性格之時,我卻從未思考「番仔」一詞所隱含的貶抑,「化番為民」政策的正當性,探究來自漢人因利益所引發的風聲鶴唳,及醜陋的貪婪之心。文化是否有如現在媒體呈現的內涵,皆是經過「議題設定」,致使閱聽人所接受的消息皆由「守門人」加以篩選與過濾,並未能全盤知曉?抑或是因為文化有如水勢浩浩湯湯的波瀾壯闊,於是乎尚未能完整詳細記載衝突與事件的原委。大頭目孤木.巴力克的犧牲令人不捨,漢人未遵守諾言令人扼腕,超越歷史原貌的和平,會不會才是孤木.巴力克所殷殷企盼的安寧?

正如作者於自序所言「後山的故事就像山、海一樣美,但要說的精采不容易…」嘗試將自己從繪本中得到的知識與文化,描繪地更動人,勾勒的更精彩,才發覺後山的磅礡秀麗,與親親故土的情感,實筆墨難以形容。不過本書作者利用清晰的筆觸,刻劃、傾吐著對花蓮的濃厚情感與認同,透過畫筆傳達對後山的熱愛與眷戀,真誠的心意在優美的線條中安靜地律動,時而剛強,時而柔美,發揮地淋漓盡致。(劉桂君)

介紹引用自:http://www.wretch.cc/blog/govbooks/8376279



1926836851.jpg

東台灣生態文化繪本」為第二年之計畫成果,該系列繪本有六本。六位年輕的創作者,皆為藝術學院的年輕學子,在 徐秀菊 教授與花蓮在地繪本創作藝術 家鍾易真 老師的指導下,以花蓮生態文化為主題,共同創造精采趣味、又兼具深度歷史及文化意義的繪本,呈現出花蓮充沛的自然生態與多元文化。繪本包括述說撒奇萊雅族榮耀歷史與文化的「火光中的撒奇萊雅」、描繪阿美族老祖先善用大自然生活智慧的「阿美野菜奶奶」、介紹噶瑪蘭族香蕉織衣工藝的「魔法女祭司的秘密」、以及太魯閣族傳情達意的樂器「尤瑪婆婆的口簧琴」、還有尋找太魯閣族紋面意義的「祖靈的記號」、以及探訪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漫遊砂卡礑」等六個主題,透過不同的圖文風格,呈現花蓮豐美的自然生態與多元文化。
節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govbooks/8322501



謝謝wang2dan提供以上「東台灣生態文化繪本」資訊,可是我昨天才剛在國家書店下完一筆訂單,來不及買了而且前幾天去國家書店買書,回家之後發現買到兩本重複的

b0109.gif

圖畫書族群統計表 (引用自傅鳳琴,臺灣原住民圖畫書出版現象觀察


阿美


排灣


泰雅


布農


魯凱


卑南




賽夏


雅美




噶瑪蘭


太魯閣


撒奇萊雅族


平埔


賽德克


史前文化


合編


合計

 


9


9


10


10


3


8


7


6


14


2


1


1


0


3


1


6


17


107


    
這次去大陸參加亞洲兒童文學大會,在最後討論的時間中,來自內蒙古的一位學者呼籲大家重視少數民族的兒童文學,之中也提到了台灣雖小,但原住民卻高達13族。根據這個表可以看出,達悟族相關作品是最多的,也許是因為達悟族為唯一不在本島的原住民,因此增添了許多神秘的想像空間,也較能獲得作者/繪者的青睞。(此數據為2009/6之前)

不過這麼多作品中能夠入手的還真少,有些並未有銷售的通路,有的絕版,或是只有在某些特定的點才能購買。要研究的話還是只能去特定的圖書館中尋找囉!快來間國家級兒童圖書館吧!



b0109.gif



台灣原住民圖畫書展(裡面有完整的原住民圖畫書分類與簡介喔)http://www215.dmtip.gov.tw/book/index.html

臺灣原住民圖畫書出版現象觀察http://beta.nmp.gov.tw/enews/no156/page_03.html

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http://www.tiprc.org.tw/common/index.php

2008全球原住民會議http://indigenous.pristine.net/tribes/index_zh-tw.html

台灣原住民文化知識網http://www.sight-native.taipei.gov.tw/MP_cb01.html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http://www.museum.org.tw/





 

熱愛童趣但不失深邃的文字與圖畫,偶爾客串中文與外文的中間人,生命大都在童書裡漫步。夢想當一位童書圖書館館長,目前正在夢想的路上。

2 則留言:

  1. 東華有一系列的東台灣生態文化繪本..裡頭還有一些作品喔。撒奇萊雅族有《火光中的撒奇萊雅》這一本 。
    《火光中的撒奇萊雅》: http://www.wretch.cc/blog/govbooks/8376279
    東台灣生態文化繪本:http://www.wretch.cc/blog/govbooks/8322501

    版主回覆:(12/04/2010 05:29:44 AM)


    感謝你提供的資訊!!我會補上的!

    回覆刪除
  2. 哈 只是剛好那時候在做計畫時,有被同事拖去看《火光中的撒奇萊雅》展也才知道。不過真的就像你說的,出版很多,可是市面上難取得,也很難被推廣出來。

    原住民的神話故事,其實很有趣的哩 :)

    版主回覆:(10/24/2010 02:28:06 AM)


    對呀,不過我目前看到的原住民神話傳說(給大人看的)感覺編排都不是很好,閱讀有點吃力....或許是因為口傳文學的關係,在轉成文字敘述時會有些落差,或是作者的堅持等等。像我上次看了一本達悟族的傳說,中間不斷穿插族語,後面的註釋又對不起來,讓我讀的好痛苦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