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 日本觀察繪本與德國繪本間的「致敬」

by 12/02/2019 4 comments



上面這兩本是1920-1930年代日本和德國的繪本雜誌 / 繪本。 左邊這本是我2017年到德國時隨便亂買的一本,右邊這本是キンダーブック(Kinder-book)繪本雜誌。

左邊這本
書名:Der kleine Häwelmann
出版年:1926
作者:Theodor Storm
繪者:Else Wenz-Viëtor


右邊這本
雜誌名:キンダーブック(Kinder-book)
這一期的繪本故事名:ソラノオハナシ(天空的故事)
出版年:昭和14年(1939年)
作者:西崎大三
繪者:吉澤廉三郎

順便補充一下キンダーブック。キンダーブック是1927年11月由福祿貝爾館發行的繪本雜誌,至今仍持續發行中,2017在日本東京印刷博物館舉辦了キンダーブック90週年展,這個展覽天皇皇后兩陛下也有前往參觀,可見其重要。(我也有去啦哈哈)
展覽介紹:https://5kan.jp/burari20171204/


那今天為什麼要把這兩本看似不搭嘎的東西放在一起寫呢?!大家看圖就知道了啦!!












到這邊之後致敬的對象換了一本,
變成另一位德國畫家Sibylle von Olfers的《雪的孩子》



把雪女王換成觀世音菩薩(?)也太逗了啦哈哈哈!!


上面畫的是雨滴小孩,下面的是雪小孩







在另一本日本キンダーブック繪本雜誌中可以看到這個場景



我第一次認真看ソラノオハナシ(天空的故事)這本是在國立臺灣圖書館與日本知弘美術館、國立臺東大學共同主辦「圖像敘事的藝術:日本繪本發展史」特展(2017/8/5至9/10)的專題演講上,講師李公元介紹了他在花蓮二手書店買到了一批日治時代的兒童雜誌,這就是其中一本,可見當時的台灣小朋友也會看「內地」日本來的繪本雜誌。我其實也有一本,不過我的書況很新,因為我的是キンダーブック出版50週年時出的一大套復刻版中的一本。

聽演講的時候我和朋友就覺得內頁插圖有滿多莫理斯桑達克《廚房之夜狂想曲》的影子,所以當場查了《廚房之夜狂想曲》的出版年份。當然,《廚房之夜狂想曲》晚的多,初版是1970年。當下還想說該不會是《廚房之夜狂想曲》致敬《天空的故事》吧,呵呵,居然看到日本的書來,也太強等等....

後來我回家認真把《天空的故事》拿出來翻,發現我之前在德國亂買的一本書《Der kleine Häwelmann》 根本才是一切的源頭阿!!!!!!!!!!!然後我現在在寫這篇文章的摸門特,找到一篇法文的文章「Maurice Sendak et Der kleine Häwelmann?」一看就知道是在講這兩本書!!果真不是只有我這樣想!!大家可以點連結去看兩本書的對照。


為了寫這篇文章,所以我就去查了一下這所有的源頭《Der kleine Häwelmann》,一查之下大吃一驚,原來這本書大有來頭!!!原來這本書《Der kleine Häwelmann》(The little Häwelmann )是德國知名作家Theodor Storm在1849年寫給兒子的童話故事,後來有許多插畫家配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Else Wenz Viëtor 的版本,也就是我買的這本!!Else Wenz Viëtor  (1882~1973 ) 被譽為是1920-1930年代德國最具代表性的插畫家之一,這本也是她的代表作。查到這裡真是不得不佩服我自己阿哈哈哈哈哈,隨便亂買都可以買到一本很厲害的書!!

看一下這本書有多有名,我隨便在網路上找就有這麼多插畫的版本,其中還有莉絲白茨威格配圖的版本,中文版叫做《小霍班奇遇記》我要坦承我看到這個是同一個故事真是要嚇死XD封面完全看不出來阿!!(由此可知我也根本沒認真看過《小霍班奇遇記》)


不只有繪本,還改編成兒童劇!!


隨便找就找到的兩個不同型態演出的兒童劇



台灣人致敬不意外,但日本人致成這樣我實在相當驚訝。不過今年暑假我入手了一本雜誌《藝術新潮》主題是蘇聯繪本,翻了之後發現我真是少見多怪了。這本雜誌的第二個主題是蘇聯雜誌對世界的影響,其一是對法國,這我提過不少次,第二是對日本。1920-30年代正是蘇聯繪本最顛峰時期,當時不少接觸蘇聯的人對蘇聯的藝術及繪本相當傾心,不僅在日本成立蘇聯藝術團體的日本分部、建立日蘇之間書籍輸入管道、在兒童雜誌上介紹蘇聯繪本、舉辦蘇聯印刷文化展等等....當然,也包含致敬的部分囉!!


右:蘇聯繪本《厚紙建築》,1932年出版
左:《建造工廠!》,コドモノクニ1937年2月號


右:蘇聯繪本《我們工作》1932年出版
左:コドモノクニ1933年11月
圍籬和手推車一模一樣,而人物也是從別頁抄來的



下面再補記一個跟上面沒太大關係的趣事,這是我在和朋友討論西比勒.馮.奧弗斯Sibylle von Olfers的《樹根寶寶》版本問題時衍生出來的另外收穫。當時我在看兩本不同版本的《樹根寶寶》時,發現兩個版本差異很大,在網路上估狗了一下德文原版內頁,可是只有幾張,剛好朋友說她之前去德國時有買到《樹根寶寶》的德文版,我就請她幫我確認。

她順手貼了下面這張照片說:「當時對繪本還沒有什麼研究,所以當時就亂買一通。除了披頭散髮的彼得之外,其他都沒什麼名。」

我瞄了一眼說:「不會阿,右邊那本不是安徒生大獎得主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 Susanne Berner的書嗎?」


但把照片放大之後,發現右邊作者不是那位2016年安徒生大獎得主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而是Ali Mitgutsch(Alfons Mitgutsch)的作品,他1935年8月21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是德國圖畫書作者和專業廣告插畫家。他被稱為Wimmelbilder書之父。
而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就是以一系列的Wimmelbilder書聞名!!(WIKI:She is well known for a series of popular children's book, called Wimmelbilderbuch)

而這個Wimmelbilder到底是啥?我自己猜是無字的找找書,這時我又突然想到,之前我寫推薦書單時,曾看過這個字,就是在《台南樂多多:Tainan Wimmelbook》這本書裡!!趕緊打開博客來找出這個字的解釋,如下


什麼是 Wimmelbook 探索多多書?
  在德文裡 wimmeln 是「玲瑯滿目,目不暇給」的意思,德語 Wimmelbuch 這個詞指的就是這種沒有文字卻充滿豐富情節的圖畫書,我們稱之為「探索多多書」,簡稱「多多書」。探索多多書這類書籍發源於德國,風靡到世界各地,英文也直接援用德文字 Wimmelbook 來代表這類無字圖畫書。


這系列的作者兼出版是Family L’Homme,是瑞士爸爸臺灣媽媽的混血家庭,他們在德國和奧地利很常看這種探索多多書,但發現台灣卻沒有,所以才創作了這系列並找台灣插畫家配圖。

這種牽來牽去牽出一大堆肉粽的過程是不是很有趣又神奇呢?(還是只有我這樣覺得啦哈哈)一是我研究查找發現的曲折過程,二是感嘆一下我的驚人記憶力及識圖力XD,是為記。




購買連結:台南樂多多  //  臺北樂多多




熱愛童趣但不失深邃的文字與圖畫,偶爾客串中文與外文的中間人,生命大都在童書裡漫步。夢想當一位童書圖書館館長,目前正在夢想的路上。

4 則留言:

  1. 太棒了!好精采的發現!謝謝您!

    回覆刪除
  2. 這是我很喜愛的繪本之一,發現您介紹的許多外國的繪本和作家剛好都是我很喜愛的,讓我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非常感謝: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