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The Brothers Lionheart獅心兄弟---Astrid Lindgren/遠流

by 5/06/2008 1 comments



        最近拜課業所賜,迅速地看完這波天下雜誌與遠流的林格倫熱潮下所出版的書。當然之前也有林格倫作品的中譯本,但似乎都處於未付版稅的狀態下默默地不為人知。正當全世界為了2007年—林格倫冥誕一百週年而紛紛推出許多紀念活動及報導,但台灣的童書出版界仍舊沒有任何動靜。(當然也包括我,除了長襪子皮皮其他一概不知,而且連看都沒看過)
在日本林格倫的翻譯作品非常多,很慶幸遠流出了兩本她的小說,免於我在淪落於看日文或英文的龜速閱讀之中。除了「獅心兄弟」之外,另一本是「強盜的女兒」,記得我還在九歌兒童劇團工作時,這應該是他們十分受到好評的一齣戲,連團服都是以「強盜的女兒」當作主要LOGO。不過兩本書相較之下,我愛「獅心兄弟」多一點。

正如書名所提,本書的主角就是兩名兄弟:哥哥獅‧強納森,弟弟獅‧卡爾。哥哥俊美優秀勇敢,彷彿就像童話中的王子一般;但弟弟則瘦弱膽小並且病奄奄,沒辦法出門也可能沒辦法活到長大。

弟弟問哥哥說:「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事呢?怎麼會有人活不到十歲就死了呢?」
哥哥說:「才不呢!這樣你就可以飛去楠吉亞拉,那是一個充滿營火與冒險的地方。」
「但我不想和你分開。」
總有一天我會去那兒的。
「但你有可能九十歲才會到那,在那之前我都要自己孤伶伶的一個人。」
那裡的時間和地球不太一樣,地球過九十年,在楠吉亞拉你只覺得過了兩天。因為真正的時間不存在於那兒。你一個人住兩天,你可以爬爬樹,在森林裡升個營火,坐在小溪邊釣釣魚,做各種你一直想做的事。當你坐在那兒,把一條大鱸魚拉上岸時,我就飛來了。你就會說:『怎麼搞的,強納森,你怎麼這麼快就來了。』」

 
他們都以為應該會是這樣。但其實並非如此。在一場惡火中,強納森為了救卡爾逃出火海,於是背著卡爾從窗戶躍出,卡爾因為受到哥哥的保護而毫髮無傷,但強納森卻因此死去。學校的老師為了紀念強納森這麼優秀的人才而寫了一篇報導:「有個英勇的英國國王叫獅心理查,所以我是否也該稱呼你為『獅心‧強納森』呢?」

卡爾為哥哥的死去悲痛不已,直到有一天晚上,一隻潔白的鴿子飛到他窗前呼喚他,他知道那是強納森。為了預防萬一,卡爾抄下了哥哥的地址:「楠吉亞拉 櫻桃谷 騎士農場 獅心強納森」,也留了一張紙條給媽媽:「媽媽,不要哭!我們楠吉亞拉見!」

於是卡爾就真的到了楠吉亞拉,遇見了強納森。卡爾身上的病痛全好了,他在美妙的楠吉亞拉享受到他之前想做的一切卻沒辦法做到的事。但在這美好寧靜的楠吉亞拉卻隱藏了一股邪惡的勢力,強納森與卡爾被迫捲入這場危機當中並身負重任。

 
戰爭、怪獸、奔跑、黑色的盔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背叛,交織起後半部精彩的情節,而最終又回到了起點「死亡」,或是另一個「重生」?


  


前面我花了一小段篇幅引述強納森描述楠吉亞拉的句子。是因為這是我首次看到兒童文學作品中那麼清楚地描述死亡後的世界。

林格倫說:「我相信孩子是需要慰藉的。當我還是個孩子時,那時候的人深信死後會進天堂。這當然不是什麼讓人感到愉快的想法,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去到了那裡...這種比光是躺在地上後卻再也毫無存在意義的想法來的好的多。現代的孩子已經沒有這樣的慰藉了,他們也不再被提供這樣故事讀。所以我才想,在他們等待著無可避免的終點時,或許有個人可以給他們一個這樣的故事,給他們一點溫暖。」


不否認現在討論生死議題的兒童文學作品多如雨後春筍,但多止於用各種手法詮釋、刻畫、排解還活在世上人的悲傷,對於死後的世界卻隻字不提。正如林格倫所說,如果真的死亡是無可避免的,那倒不如期待可以前往楠吉亞拉這般的樂園,也比倒在那邊絕望至死好的多。

當看到卡爾與強納森在楠吉亞拉碰面,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感到相當滿足,就算故事在這裡結尾我也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遺憾;但是顯然我太過天真,這裡故事還進行不到十分之一呢!後面展開的恐怖驚險的旅程,讓我想到了納尼亞與魔戒。但獅心兄弟卻不比魔戒龐大的人物與結構,也不像納尼亞轉折的有些突兀。不過最讓我覺得特別的是背景架空於生與死的時空裡,到底什麼是生?什麼是死?讓人值得玩味。又本書是以卡爾為第一人稱來敘述,所以可以看到相當多內心的掙扎衝突與恐懼,加上林格倫也非常善於寫景,所以整體讀來非常有身歷其境之感。唯一一點點點點美中不足的是他插圖裡畫的怪獸,眼睛也太圓了吧!看起來滿可愛的耶。

雖然林格倫最富盛名的作品是長襪子皮皮,但看到目前為止我比較喜歡其他的作品。除了這兩本小說之外,還有天下出版的「陽光草地」及「黃昏國度」,是兩本將寫實與想像的世界銜接地如此理所當然,且具有安慰兒童心靈的巨大能量。

熱愛童趣但不失深邃的文字與圖畫,偶爾客串中文與外文的中間人,生命大都在童書裡漫步。夢想當一位童書圖書館館長,目前正在夢想的路上。

1 則留言:

  1. 謝謝您的分享,以下是一點想法,願與您交流。
    http://weproclaimhim.com/?p=8882

    回覆刪除